家庭中最好的关系状态,到底是怎样的?
很多人都渴望拥有亲密无间的家庭关系,但事实是懂得适度的“亲密有间”,才能拥有长久的“亲密无间”。
你是如何处理家庭关系的呢?你认为家庭教育中哪些现象跟家庭角色界限有关?
近日,中国教育报家庭教育公开课“今天,我们怎样做父母”播出,邀请了中亲联教育研究院院长、家庭教育网上学习平台“百家谈”的发起人王占郡和天津市家庭教育研究会秘书长、天津市家庭教育指导中心主任陈秀茹两位嘉宾做客直播间,探讨“如何营造亲密有间的亲子关系”。
一起来看看,大家都说了什么。
现实生活中 “亲子一体化”的现象普遍存在,天津市家庭教育研究会秘书长陈秀茹说,最明显的弊端就是生活中父母包办代替过多,导致家庭成员之间没有边界。
陈秀茹举例说,有一个重组的家庭,新妈妈和青春期的儿子因为收拾房间的问题闹得矛盾重重。最后,新妈妈厘清了和孩子的边界,只收拾自己的房间,孩子的房间让他自己收拾。
表面看房间是空间的边界,实际上是新妈妈不再触犯孩子心灵的边界,把主动权交给了孩子,不再包办,反而关系更加和谐了。
生活中包办代替只是其中一种,那么,家庭教育中还有哪些边界不清的表现呢?
中亲联教育研究院院长王占郡曾深度关注过豆瓣上的“父母皆祸害”话题,他说,在父母皆祸害里的案例有四个方面与角色边界有关,简单说就是,身体安全、隐私空间、选择控制与能力剥夺。
小到孩子的日常生活隐私,大到孩子的职业配偶选择,父母都有越界。其中,50后为主的父母和80后子女之间的矛盾冲突最为突出,王占郡认为:50后的父母没有及时跟上时代变化,对孩子的管理失控让他们感到慌张和崩溃。
家庭角色的界限该如何厘清?
要想厘清家庭角色之间的界限,我们先要搞明白什么是清晰的界限,什么是良好的互动模式?
王占郡说,一个人在家庭中有多重角色,比如,既是儿子又是父亲又是丈夫,这就需要一个人能够灵活调整不同的角色定位。而边界实际上是在关系当中,找到彼此都能接受的那个界限平衡点,它没有一个明确的界限。这就是我们常说的,所有的关系中都是共谋的结果。
如今,在大城市中祖辈参与到孙辈的养育中已经是一个非常普遍的现象了,“夫妻关系”“亲子关系”“与自己父母的关系”,这三种关系处理到底如何排位?
王占郡认为,在一个健康的系统中,无论从时间的长度上,还是从重视的程度上,都应该是“夫妻关系”高于“亲子关系”。而接下来,亲子关系排在后面的应该是与自己父母的关系。
可现实生活中,很多家庭都认为最重要的是孩子。陈秀茹形象地用画圆圈来比喻,她说妈妈是大圆,孩子是小圆,爸爸是另外一个圆。那么,三个圆是重合好,还是分离好呢?陈秀茹认为,孩子0-3岁时,妈妈跟孩子的关系更亲密,可是随着孩子的长大,妈妈不能再把爱人边缘化。家要和,夫妻关系一定要和谐,孩子才能安全健康成长。
长痛不如短痛,尊重但不退让
现实生活中,很多家庭都是打着“为你着想、为你好”的幌子,实行着对子女的控制。
实际上,家庭关系一方控制另一方的力量,不是一代一时养成的,如果要修整这种错乱的位置,需要相当大的力量。王占郡说:“这个主导权应该把握在这个家庭的父母手里,父母如果不通过自身的成长,不一定能觉察到这个问题,也不一定有力量改变这么大的一个惯性”。
王占郡认为,改变必须付出代价,长痛不如短痛。
当巨大冲突发生之后,配合以人文关怀,多种沟通方式灵活运用,会有利于修复冲突造成的裂痕。
陈秀茹说,家庭关系的调整是动态的、弹性的。有时候祖辈需要有一种价值感,这就需要年轻人多理解体谅老人,老人也要该放手时就放手。
每个家庭的实际情况不一样,处理方式也不同,我们生活在一个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关系中,“不带情绪说话就是一个爱的能力。”
王占郡举了他们家的例子,他说,老人总是觉得孩子吃不够,一给孩子夹菜,孩子就皱眉头指指客厅里挂着的一幅字“给我所爱的人自由”。
国外有句谚语叫“一个人的蜜糖,可能是另一个人的毒药”。王占郡认为,“不邀请的帮助就是暴力”,在家庭关系中,我们应该“各归其位、各取所求、见我所爱,给其自由。”
当我们和老人一起住的时候,能够做到把系统归位,“整个家庭就会儿子更像儿子,女儿更像女儿了,老人也会更加幸福,三代人的关系就非常轻松,各自有各自的位置。”
当然,每个人在家庭关系中的角色是多重的、清晰的,但家庭成员之间的界限不是完全清晰的,最重要的是一个家庭的年轻父母对于界限和边界有觉察和正确的认识,至于采取什么样的策略可以从长计议,策略可以有很多选择。
其实,孩子只是家庭问题的表现者、表达者,而父母才是问题的解决者。
建议,一定要改变家庭关系,家庭关系中不仅需要我们彼此不越位、不错位,还得要“到位”。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应该是互相尊重和包容的,要包容对方的看法、立场,以及家人的选择。千万不要形成相互依赖和干扰,乃至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