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贯彻落实《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心理健康促进行动有关要求,加大抑郁症防治工作力度,鼓励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试点地区探索开展抑郁症防治特色服务,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印发了《探索抑郁症防治特色服务工作方案》。
方案确定了试点地区到2022年的工作目标,包括公众对抑郁症防治知识知晓率达80%,抑郁症就诊率提升50%、治疗率提高30%,非精神专科医院医师对抑郁症识别率提升50%等。
方案明确了六项重点任务。一是加强防治知识宣教。要求试点地区加强部门协作,采用多种宣传手段和渠道,广泛开展抑郁症防治知识科普宣传。二是开展筛查评估。要求医疗卫生机构、体检中心、高等院校等通过线上线下多种形式,开展抑郁症筛查。三是提高早期诊断和规范治疗能力。要求各级医疗卫生机构、妇幼保健院、中医院等开设精神(心理)科,加大对非精神专科医师的培训,提高抑郁症识别和诊疗能力。四是加大重点人群干预力度。针对青少年、孕产妇、老年人、高压职业人群,分别提出心理健康服务措施。五是强化心理热线服务。要求将心理援助热线建设成为公众进行心理健康咨询、求助、疏导、危机干预、转介的便捷平台。六是及时开展心理干预。要求各地建立健全专业化心理危机干预队伍,在突发事件发生时及时组织开展心理疏导和心理干预。
方案中提出,各高中及高等院校应将抑郁症筛查纳入学生健康体检中,心理筛查后,建立学生心理健康档案,全面评估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对团体测评后结果异常的学生给予重点关注。
有数据显示,中国大学生抑郁症发病率逐年上升,大一新生刚入学时候的压力和大三学生即将毕业找工作的压力,是抑郁症的高发期。在今年的疫情期间,来自生活、工作、学习的各方压力比往年更加沉重,高校学生居家学习的单调性,对未来的不确定性,与父母相处的矛盾等,让一些心理素质不高的学生,极易产生焦虑、抑郁的心理健康问题。
当面临较大压力和不如意的情况,产生情绪低落、抑郁都是正常的,但长时间无法摆脱,就会影响到日常的生活和学习,一场心灵的感冒如果不及时治疗,就很可能演变为吞噬生命的“新冠病毒”。因此,高校不仅要宣传教育学生正确的看待抑郁症,更要及时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筛查,后续的心理健康维护也十分重要。
转载说明: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共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再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将立即将其撤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