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觉被剥夺,也许你会疯掉!

2020-11-04 17:32

人怎样认识世界?人的知识是怎样得到的?这既是是一个古老的哲学问题,也是一个古老的心理学问题。

人类认识世界是从感觉开始的。感觉提供了内外环境的信息,保持着机体与环境的信息平衡。

然而当你的各种感觉被剥夺了,你会怎么样?

想象一下你在一个漆黑的环境里,没有任何刺激,看不见、听不见、也摸不着…….

我想也许你会疯掉。

有心理学家就曾做过这样的一个实验。

“感觉剥夺”实验


1954年,在加拿大蒙特利尔海勃实验室,心理学家海勃进行了一项有关感觉剥夺的实验。该实验以每天20美元的报酬(在当时是很高的金额)雇用了一批学生作为被试者。

实验的内容是这样的:在实验中,要求被试安静地躺在实验室的一张舒适的床上,这是一间隔音室,室内非常安静,听不到一点声音;实验者让他们戴上半透明的保护镜以尽量减少视觉刺激,因此,他们感觉到一片漆黑,看不见任何东西;又让他们两只手戴上手套,并用纸卡卡住。吃喝都由主试事先安排好了,用不着被试移动手脚。总之,来自外界的刺激几乎都被“剥夺”了。


实验开始,被试还能安静地睡着,但稍后,被试开始失眠,不耐烦,急切地寻找刺激,他们想唱歌,打口哨,   自言自语,用两只手套互相敲打,或者用它去探索这间小屋。换句话说,被试变得焦躁不安,老想活动,觉得很不舒服。

实验中被试每天可以得到 20美元的报酬。但即使这样,也难以让他们在实验室中坚持这种实验 2天一3天以上。这个实验说明,来自外界的刺激对维持人的正常生存是十分重要的。

对于那些8小时后结束实验的被测学生,即使实验结束后让他们做一些简单的事情也会频频出错,精神也集中不起来了。

实验持续数日后,被测学生产生一些幻觉。例如看到大队老鼠行进的情景,或者听到有音乐传来等等。当实验进行到第4天时,被测学生出现了双手发抖、不能笔直走路、应答速度迟缓以及对疼痛敏感等症状。

被测学生参与完实验后,实验者再继续进行追踪调查,发现被测学生在实验结束后,需要3天以上的时间才能回复到原来的正常状态。

实验发现


通过这个实验,心理学家们发现:感觉是人最基本的心理现象,通过感觉我们才能获得周围环境的信息,并适应环境求得生存。大脑的发育,人的成长、成熟是建立在与外界环境广泛接触的基础上的,丰富多彩的外界环境是智力和情绪等心理因素发展的必要条件。


人对客观世界的认识常常是从认识事物的一些简单属性开始的。例如,我们面前有一个苹果,我们是怎样认识它的呢?我们用眼睛去看,知道它有红红的颜色,盛圆的形状;用嘴一咬,知道它是甜的;拿在手上一掂,知道它有一定的重量。这里的红、圆、重、甜就是苹果的一些个别属性,红是由苹果表面反射的一定波长的一肤表面引起的;圆是由苹果的外围轮廓线条作用于眼睛引起的。我们的头脑接受和加工了这些属性,进而认识了这些属性,这就是感觉(sensation)。因此感觉也可以说是人脑对事物的个别属性的认识。

感觉的重要性


感觉虽然很简单,但却很重要,它在人的生活和工作中有重要的意义。

首先,感觉提供了内外环境的信息。通过感觉,人能够认识外界物体的颜龟-明度、气味、软硬等,从而能够了解事物的否裥蓠性,工人操纵机器生产工业产品,农民种植庄稼提供粮食和蔬菜,科学家们观测日月星辰,发现宇宙的奥秘,都离不开感觉提供的信息。通过感觉我们还能认识自己机体的各种状态,如饥饿、寒冷等,因而有可能实现自我调节,如饥则食,渴则饮。没有感觉提伊的信息,人就不可能根据自己机体的护态来调节自己的行为。


其次,感觉保证了机体与环境的信息平衡。人要正常的生活,必须和环境保持:其中包括信息的平衡。具体些说,人们从周围环境获得必要的信息,是保证机体正常生活所必需的。相反,信息超载或不足,都会破坏信息的平衡,给机体带来严重的不良影响。有人认为,大城市中由于信息超载,会使人产生“冷漠”的态度;相反,由“感觉剥夺(sensory deprivation)”造成的信息不足,将使人无法忍受由此而产生的不安和痛苦。可见,没有由感觉提供的外界信息,人就不能正常地生存。

再次,感觉是一切较高级、较复杂的心理现象的基础,是人的全部心理现象的基础。人的知觉、记忆、思维等复杂的认识获得,必须借助感觉提供的原始资料。人的情绪休验,也,认须依靠人对环境和身体内部状态的感觉,因此 没有感觉,一切较复杂、较高级的心理现象就无从产生。

感觉如此的重要。所以,好好珍惜我们感官提供给我们发展的基础吧。